延禧攻略必看!清宮女子戴指甲套是因為…
記者蔡敏姿
陸劇清宮戲強勢回歸,《延禧攻略》這部劇的討論熱度高,而劇中的清宮女子手上的指甲套也在淘寶網上熱賣,掀起一股「清」流。其實,護甲套並非清代專屬,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女性戴指甲套不需從事體力勞動,是一種地位象徵。護甲套有金、銀、玉、玳瑁、琺琅等材質,嵌入珠寶玉飾,造型華麗。
前沿時報網指出,護甲套存在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吉林省老河深地區出土的漢代金護指即可證明。而女性戴護甲套除了地位性徵外,還能引領當時的審美潮流。《詩經·衛風·碩人》描寫姜莊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孔雀東南飛》寫劉蘭芝「指如削蔥根」。可見,古人覺得女性的手要白、長、尖才美。所以,女性選擇戴蓄指甲套來延長自己的手。
唐代顧況《宜城放琴客歌》誇女性有「頭髻鬈鬌手爪長」的句子,可見這一習慣的普及。但指甲養長不容易,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器具來保護指甲。更不用說造型精美的護甲可以直接滿足對手指的裝飾效果。
清代護指大多卷成錐桶狀,套至手指中上部,下寬上尖,稱弓形,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最多可以帶四指,日常一般戴在無名指和小指。護甲成對製作,但是後妃們一般並不成對佩戴。護甲既然作為一種身分的象徵,自然要有所差別。一些受寵的太監也會在尾指套一只以示恩寵。
明清時期一些貴族男子也會在手上佩戴護甲,這是一種上層社會的流行趨勢。當時的社會階層分化之大,普通貧民百姓吃飽穿暖都成問題,而社會上層搶占的財富在極盡揮霍,這樣的畸形審美令人深思。


文章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