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評分從8.2跌至7.2,到底是誰的鍋?

《清平樂》評分從8.2跌至7.2,到底是誰的鍋?


業內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不過,正午這塊金字招牌,在近期卻因《清平樂》的遇冷蒙上了一層陰霾。

正午開年大戲,還原宋代風物,王凱江疏影加盟演繹帝后愛情……原本觀眾被吊到極限的期待值,隨著劇集的播出煙消雲散。

目前這部70集的長篇古裝劇已播出大半,豆瓣評分也跌至7.2分。

對於其他公司出品的影視劇而言,這或許是個不錯的分數,但是對於正午出品的作品來說,這個分數委實有些令人錯愕。

遙想該劇未開播時的“自來水”們,不禁讓人想問一句,《清平樂》高開低走,誰之過?

主線調換長度注水,節奏慢是原罪?

《清平樂》開播後,便有觀眾反應劇集節奏過慢,即使開著2倍速播放,全劇進度還是比其他劇集要慢,因此有不少人因為劇集節奏太慢而棄劇。

但片方及主創團隊卻表示,這部劇集不僅僅只是原著所描繪的公主與內監的愛情悲劇,而是希望把主線放在宋仁宗的一生上面。

且鑑於此前國內沒有太多以宋朝或宋仁宗為背景的劇集,因此想以這部劇作為“宋朝風物指南”來向觀眾進行展示。

平心而論,這部劇的器物、服飾以及禮儀等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或許慢悠悠的節奏,也更符合偏安一隅的南宋社會當時的情況。

但是對於觀眾而言,看劇不是在看紀錄片,劇集長不要緊,但是衝突少、節奏慢,則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劇市場留住觀眾。

另外,這部劇播出前有不少原著黨表示期待,但劇集播出後,原本作為書中主角的徽柔公主卻變成了次要人物。

調換主線確實能夠使劇集跳脫原著的小情小愛,但同時也引發了原著黨的不滿。

加之大眾其實對宋朝歷史的熟悉程度並不高,即使主角從公主變成宋仁宗,也難以引發大眾的更多興趣與關注。

帝后CP貨不對板,求“ ” 成觀眾奢望

既然主角從公主變成皇帝,那麼皇帝與其后宮嬪妃的感情糾葛也就成為了劇集重點。

在宣傳片播出時,不少觀眾因王凱與江疏影的扮相很是般配入坑,加之兩人在劇中飾演皇帝與皇后,帝后CP的粉絲數量驚人。

隨著劇集播出過半,帝后之間的互動卻並不多,且幾乎沒有多少“糖”,求帝后發​​糖已經成為粉絲追劇的奢望。

這其實倒與主創團隊關係不大,歷史上的皇帝坐擁三千佳麗,但其本質仍舊是統治者,真愛之類的字眼與皇帝無緣。

然而因為主演的關係,觀眾真情實感地為劇中人物站CP,看到自己支持的CP無糖無互動,反而會扭過頭來遷怒於劇集本身。

這或許與該劇一開始的宣傳口徑也有關,如果《清平樂》如當年的其他歷史正劇《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一樣,定位自己是歷史正劇,那麼觀眾也斷然不會要求帝后發糖。

但從宣傳來看,這部劇集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帶有一定青春色彩的古裝劇集,觀眾自然會將其與古偶一類的古裝劇掛鉤,因此,因帝后CP無糖而“粉轉黑”的觀眾不少。

顏值擔當張開宙,又一次敗了?

正午陽光出品的劇集,一定是良心與品質的保證。

大眾對正午陽光的高度認可,源自於孔笙、李雪等正午初代導演打下的優良基礎。

如今,隨著等二代正午導演張開宙的獨立執鏡,正午出品的能力也開始遭受質疑。

有人戲稱,張開宙是正午團隊的顏值擔當,所以不能要求正午的“門面”在業務能力上有多出色。

但是如果將這部劇集放在整個國產劇的大盤子中來進行橫向比較,7.2分的評分也算不上是個不好的成績。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側重點與長處,張開宙的《清平樂》在服化道方面下的功夫值得肯定,但是對於劇集長度、節奏的把握,則一直是其短板。

但是對於二代導演們來說,獨立執鏡的時間不長,有幾部失手作品也算是人之常情。

即使是孔笙、李雪也不是在剛獨立拍戲時就能立刻封神,但問題在於正午的金字招牌已經打響,大眾對於正午出品的期待,不會因為導演的不同而調整評價體系。

因此才會導致這部劇集即使打分不算低,但仍舊有不少觀眾表示失望。

其實,倒是可以把這一點看做大眾對於正午陽光的絕對認可與信任,縱觀影視圈其他公司,很難有第二家能夠有正午陽光這樣龐大而穩固的觀眾基本盤。

目前《清平樂》還有不到一半的劇集未播出,但是評分逆襲的可能性並不高。

張開宙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期待未來正午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優質的影視作品。

文/藍鳳凰

__文章來源:騰訊  敬請注意: 新聞取自各大媒體,其內容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