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王凱 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 專家這樣說

《清平樂》王凱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 專家這樣說


《清平樂》王凱演的宋仁宗符合歷史嗎? 專家這樣說

正午陽光出品的《清平樂》前幾天終於揭開面紗。開播至今,豆瓣評分達8.2,維持住了一貫的水準。本劇的切入點也頗為有趣,作品改編自米蘭Lady的歷史小說《孤城閉》,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講述其在位期間治國理政的百般故事。一直以來,以宋代為背景的古裝劇並不少,前有《少年包青天》系列,後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等,但如《清平樂》這樣偏向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並不多見。

隨著劇集的播出,宋仁宗的生平亦引發關注。有觀點將宋仁宗形容為“被嚴重低估的皇帝”,而他同時也是民間傳說中“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宋仁宗在歷史的真實面貌如何,該如何評價宋仁宗?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相關宋史研究專家。

做皇帝,做不來一件快意的事情

4月10日播出的《清平樂》裡,韓琦對曹皇后一句“貌醜不至惑君”的形容上了熱搜。宋仁宗的感情世界是怎樣的?

宋史學者吳鉤介紹,和明代相比,宋代的宮鬥不激烈,后妃都比較受禮法的約制。仁宗先後立了2位皇后,但都不是他喜歡的人。第一任郭皇后是劉太后安排的,性格比較潑辣,愛管皇帝。劉太后去世後,仁宗在內侍和呂夷簡的慫恿下,廢了郭皇后。這當中還有個插曲,郭皇后因為吃醋要對尚美人大打出手時,仁宗過去勸架,被皇后一巴掌誤傷在脖子上,這一段被電視劇很好地演繹出來。“電視劇裡的仁宗很英明,好像什麼都看透了,但歷史上他這個人是比較懦弱平庸的,有點妻管嚴,也沒有那麼清心寡欲。”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如果說宋朝有哪個皇帝在位時達到最佳狀態,那就是宋仁宗。”宋史專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虞云國說,“但宋仁宗本人並沒有太多的故事,在中國皇帝中,他既不是奮發有為的英主,甚至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軟,早年對后宮女色也有相當的興趣。”

吳鉤也談到,劉太后去世後,仁宗一度沉迷美色,非常寵愛尚美人,後來在大臣的勸告下,迫於壓力才不得不把尚美人送出宮,而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主動送她出宮。廢掉郭皇后後,大臣考慮到需要有人管轄后宮,包括管住皇帝的私生活,提議再度冊立新皇后。當時還在劉太后的三年守孝期內,按禮法不能辦婚事,但為了讓仁宗趕緊有一個新皇后,打破了這一禮法。當時,仁宗自己看中了一個陳姓茶商的女兒,也就是劇中由張天愛飾演的陳熙春的原型,但因為門第太低,大臣們認為她無法母儀天下,極力反對,於是才改選了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曹皇后。

據史料記載,曹皇后很端莊,作為將門之女,有男兒的氣概。“不過,她在歷史記載中給人的感覺是生活上比較無趣的人,整天端著,也比較強勢,不夠溫柔,不像尚美人那樣會撒嬌。所以仁宗不喜歡她。”吳鉤介紹,仁宗後來的真愛是張貴妃,死後還追封她為皇后。為了爭寵,張貴妃和曹皇后之間可能有一些小小的摩擦,但都微不足道。“總體來說,仁宗的后宮比較平靜,但也不自由。他自己最喜歡的人不能立為皇后,甚至立張氏為貴妃時都受到來自大臣的很大阻撓。宋代皇帝受約束比較明顯,自太祖、太宗以下,都是不自由的狀態。宋神宗自己曾說過,做皇帝,做不來一件快意的事情,這恐怕也是仁宗的真實寫照。”

公主和內侍之間未必是愛情

《清平樂》原著小說講述了仁宗長女福康公主趙徽柔和內侍梁懷吉之間的愛情故事,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有歷史依據,但沒有那麼離奇。公主從小和內侍一起生活,兩個人有感情,但未必是愛情。”吳鉤認為,這段歷史的確留給後人解讀空間,但作為文學和影視作品而言,肯定有不少虛構的成分,也允許一定的合理改編。

《清平樂》開頭用了非常繁冗的筆墨講述仁宗的生母事件,也就是大眾耳熟能詳的“狸貓換太子”。這本是明清時期的民間傳說,在電視劇中,這個故事沒那麼離奇,但也並不完全符合歷史。吳鉤介紹,歷史上仁宗有三位母親。生母李氏是一位宮女,按照當時禮法,生了孩子需要由其主母抱養,也就是後來的劉太后,但具體負責養育小皇子的則是另一位楊妃,也就是在《清平樂》中提到的“小娘娘”。“和電視劇不同的是,在李氏生前,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存在和劉太后那種矛盾激烈的母子關係。直到劉太后去世後,才有人告訴了仁宗生母之事,令他對李家感到愧疚,並試圖補償,這的確對後來福康公主的婚姻悲劇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歷史上,福康公主嫁給了仁宗舅舅的兒子李瑋。他是一個畫家,有才,但長相醜陋,性格呆板,公主和他感情很差,甚至對其母出言不遜,導致了激烈的衝突。“仁宗的確為此事終生抱憾,他很疼愛女兒,女兒也很孝順他。”

他是“庸常又仁聖”的守成之君

在《清平樂》中,當仁宗要廢後時,大臣們紛紛跑去拍皇帝的宮門,大喊大叫,要他出來“賜對”,這個看來非常“僭越”、不要命的行為,在當時的確是可能發生的。“當時的言官有進諫皇帝、監督政府的權力,這是法律賦予的,也是士大夫的職責。就像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和自覺。其實,漢唐以來皇帝都受到一定的約束,實現專制獨裁直到朱元璋才開始。”吳鉤認為,從某種角度來看,宋仁宗的確活得比較憋屈,這是他當皇帝的自覺。“他認為當皇帝就應該受委屈一點,需要克制自己的慾望和激情偏好,太放任了,後果就會比較嚴重,受到傷害的不只是朝廷、官員、百姓,而是整個國家。”

在虞云國看來,宋仁宗最大的特點是“恭儉仁恕”,即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他也不挾憤報復。“在治國理政上他遵循所謂祖宗法度,用一句通行的話來說,就是’不折騰’。君主制是家長制的放大。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下,必定是才俊如雲;但有時,在一個平易而寬厚的家長下,子弟倒也頗有出息。”

在人治文化的大背景下,宋代由君主、宰執、臺諫組成製衡態勢,有相對健全的製度與程序。因而有觀點認為宋代是“皇帝與士大夫、官僚共治天下”。“這個說法在宋史學界比較盛行,大體上沒錯,但一般大眾也容易誤解,認為這種政治生態會永遠好下去。但皇帝畢竟是最高統治者,對君權的製衡能否實現,主要倚賴制衡各方的個人道德修養和賢明程度,來發揮至關緊要的維繫作用。反之,如果皇帝不願意接受臺諫官的諫言,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君主集權推向另一面。”虞云國認為,只有同時滿足明君、賢相、真臺諫這些人治文化的充分條件,宋代中樞權力結構的分權制衡態勢才有可能維持住。在這一點上,整個宋代,似乎只有宋仁宗時期還差強人意。

有一件轶闻最能说明仁宗朝言论的宽容度。据说仁宗“尤恶深文”,即上纲上线诬加罪名。有位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诗是完全可视为反诗的,知府囚械了此人,上报了此事。仁宗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才写的,可给他一个远小州郡的司户参军做做。”“不必究诘这事的准确度,即便是附会,也真实反映了仁宗的为政风格。”在虞云国看来,这种仁恕宽容对 “忠厚之政”的风气,对人才的作育培养,都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仁宗在位时期,尽管朝廷依旧有种种外患内政上的问题,但仁宗一朝无论如何都是宋朝的治世,除却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吴钩用“庸常又仁圣”来评价宋仁宗。他是一个守成之君,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开疆辟土,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不是个好皇帝。恰恰相反,宋仁宗在如何做皇帝这一点上非常有自觉,很明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宋仁宗是我最赞赏的一个古代皇帝,宋人评价,‘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他可能没有开国平乱的能力,也没有什么艺术才情,就是一个老老实实做好皇帝本分的人。他在位的四十余年里,基本可以做到国泰民安,也涌现了一大批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这一点其实非常不容易。宋仁宗可谓是守成之君中的典范。”

“宋仁宗之后,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乃至宋徽宗四朝的很多人才,都是在仁宗朝已经出现或培育成功的。”虞云国认为,仁宗朝人才,在宋朝历史上可谓首屈一指,政治家、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哲学、史学等各领域的一流人才,粗粗罗列就超过上百人。例如,政治上被称为名臣的有吕夷简、范仲淹、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王安石等;思想上有周敦颐、张载、二程等;文学艺术上有张先、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书法上有蔡襄;绘画上有燕文贵、武宗元、许道宁、赵昌、易元吉等,科技上有毕升、沈括、苏颂、贾宪等。

“纵观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也在这一时段最为昂扬。所有这些治世气象,与宋仁宗仁恕宽容政风是息息相关的。”虞云国评价道。

期待更多电视剧传播历史文化之美

自元明以降,以宋仁宗時代為歷史背景的民間文藝作品很多,比如包公故事、楊家將故事、呼家將故事、狄青故事,都發生在趙禎禦宇的時代,連《水滸傳》也是從仁宗朝寫起,但在這些故事演義中,趙禎總是充當“背景板”,從未唱主角。

作為一個歷史上存在感很弱的皇帝,圖書市場上,甚至找不到一本專門的傳記。吳鉤的新書《宋仁宗:共治時代》日前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在書中,吳鉤嘗試探訪他的精神世界與歷史世界,還原一個真實的宋仁宗。“我一直都想給仁宗皇帝立傳,後來猛然發現,今年剛好是仁宗誕生1010週年。他出生於公元1010年,到今年為止,正好是一半。想到這一點,我更覺得應該加快速度,在今年這個特別的年份讓書出版,所以乾脆把工作辭掉了,為了有更多精力和時間寫好這本書。”

出演宋仁宗的演員王凱有不小人氣,喜歡他的粉絲在微博上轉發抽送《宋仁宗:共治時代》,吳鉤也悄悄參與其中,“如果抽中了,就簽名後再送出去” 。

“我很高興看到他成為主角出現在電視劇裡面,並且被觀眾喜歡。”吳鉤認為,宋仁宗是一個性格、故事都比較平淡的人,作為主角敘事,如何表現戲劇張力,需要文學化的處理,也的確頗有難度。“其實電視劇把仁宗演得更加英明了,他的才智、權謀都有所提升,而且顏值也不錯。古代有他的畫像傳下來,沒有那麼帥。至於是否符合歷史上的形象,目前下論斷還早,但看得出製作方是很用心的。”

“我寫仁宗,希望能做到兩點,一是寫出他作為孩子、父親、丈夫的普通人的一面,同時也寫出他作為帝王的作為。從某種程度而言,他作為人和帝王這兩個角色之間是有衝突的,他有深愛的人,也想照顧他的愛人,但作為帝王他無法這麼做,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偏好。我想寫出仁宗如何處理這種衝突,和這兩種角色的緊張關係,也想寫他在位四十多年的故事,通過他來表現當時宋代的製度運作。”在這一點上,《宋仁宗:共治時代》和《清平樂》不謀而合,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歷史細節,幾乎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史實。

吳鉤認為,《清平樂》這部電視劇室內的佈景、人物服飾、道具等都比較講究,比如仁宗的服飾在大朝會、早朝和私下的服裝都有區別,但也有一些細節上的疏漏。比如劇中出現晏殊拿了茶壺倒茶的情節,其實宋代人流行的是點茶,所用的茶具和現在的茶壺不同。要了解真正的宋代歷史,還是需要讀書,電視劇未必會對宋史普及起到多大作用,但至少吸引了觀眾對宋代的關注,會促使更多人去了解宋朝和宋仁宗。“這是好事情,在此之前,古裝電視劇裡有太多的宮鬥權謀、勾心鬥角,而真正體現歷史文化美好一面的作品不多。《清平樂》讓我們感受到那個美好優雅、文化興盛的歷史時代,讓人對傳統能有一種美的理解,我期待能有更多這樣的歷史劇出現。”吳鉤說

__文章來源:sohu  敬請注意: 新聞取自各大媒體,其內容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__